黄河,郑州的母亲河 [复制链接]

帖子链接已复制到剪贴板
V 任情随缘 (UID: 3844) 3月前

775 0

   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微信截图_20240619104847.png


黄河分界线

    郑州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自桃花峪以下,河道水势平缓,宽浅散乱,泥沙淤淀严重,河床高出地平面2~10米,是举世罕见的“悬河”。南北堤距10公里上下,土质多沙,串沟交错,河岔分流,河势多变,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由于它时而多股分流,时而合股倾泻,再加上桃花峪正处在黄河淤积扇的顶部,河行其上自然易滚,滚后又淤,淤高了又滚,如此循环淤滚,成为河道变迁的主要原因。

    在远古时期 , 黄河的主流主要流经郑州北部,再经豫北进入河北平原,最终汇入渤海。古郑州地区湖沼发育兴旺,特别是在荥阳、中牟之间,湖泽遍布,水量充沛。距今三万年以来,地壳运动使得郑州西部地块间歇抬升,累积抬升幅度达到30~40米,而郑州东部地区则随开封坳陷持续下降,下沉幅度也达到30米以上。

   距今4000年前,郑州西北部的广武山隆起,郑州地区的洪水风险程度大为降低,田地得到垦殖,经济和贸易发展,先民迁移集聚,早商商城出现。

676ea2587ef2326944b2901dd9cf856e.jpg

黄河形成

   在晚更新世以前,黄河流域曾经散布着许多独立水系的内陆湖泊,距今160万年以前,由于强烈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使西部隆起,东部下沉,湖泊之间加速了溯源侵蚀,最终在全新世初期,形成了现代全线贯通、汇流入海的黄河水系。


远古生态

   黄河流域在青藏高原大规模隆起之前的亿万年间,承纳着来自西部海洋的暖湿气流,气候宜人,物种丰富。青藏高原的加速上升则奠定了亚洲季风气候的基本格局,我国东南多雨、西北干早的气候也大势已定。在距今200多万年来,全球经历了多次大冰期,许多地区都曾被冰川覆盖。但是我国得益于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未遭受大冰川的劫难,成为许多动植物的避难所。

2.jpg

九曲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内蒙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年均径流量约535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高达35kg/m3居世界大江大河之首。

   黄河流域很早就有人类生活,人们逐水而居,繁衍生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迅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伴随着农耕、冶金、文字等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城市的建立,思想文化兴些,定了“民族摇篮”的基础,在夏至北宋的3000多年间,这里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逐水而居

   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先民们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距今180万年的西侯度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这是迄今人类最早用火的遗迹。自此,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大河上下狩猎采集生活,我们的祖先也逐渐改变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度过了华夏民族的金色童年。


灿烂文化

   夏商周时期,国家机构、礼乐制度规范,文字成熟,青铜文化闻名中外,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哲理丰富的《易经》等不朽之作诞生。影响中国几千年的诸子百家,是中华文明兴盛的基础。以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为代表的古代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4.jpg

文明之光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领先世界,人们开始定居并过着聚居生活。各种磨制石器、骨器用于生产、生活。粟、黍等野生植物得到人工栽培,猪、狗、鸡、羊、牛等得到驯化。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制陶业高度发达,金属冶炼逐步萌芽,原始宗教、建筑、纺织、绘画、陶塑、天文、数学、音乐、契刻文字等得以开创,黄河流域迎来了文明曙光。


黄河水患

  黄河水患频繁。据统计,从先秦到1949年以前的2540年里,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其中大改道5次。决溢范围北起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洪水过后,河渠淤塞,良田沙化,满目疮痍,生态环境长期难以恢复。

微信截图_20240619102149.png

微信截图_20240619102111.png

王朝中心

  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至北宋(公元960年-1126年),黄河流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王朝都在黄河流域建都,时间长达3300多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大古都”,在黄河流经的区域内就有郑州、安阳、西安洛阳、开封五座。

3.jpg

人文始祖

  史载伏羲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嫁娶之礼、始作八卦,创文字、做古琴。炎帝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发明煮盐,制作陶器,立天文历法,创弓箭、纺织、琴瑟,开贸易。黄帝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由不伏羲、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jpg

黄河归放

   1938年6月,国民政府在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企图抵御日寇进攻,造成黄河改道入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堵复花园口口门、挽黄河回归故道进行了协商谈判。1947年3月口门堵复,黄河回归故道。

8.jpg

防洪防凌

  防洪防凌是治黄工作的第一要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四次加高加固了下游两岸堤防,修建了河道整治工程,建成了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等防洪水库,开辟了东平湖、北金堤等蓄滞洪区,完善了非工程防洪措施,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有力保障了黄淮海大平原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6.jpg

7.jpg

资源利用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也是资源型缺水河流,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哺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支撑着全国14%的GDP,为沿黄60多座大中城市340个县(市、区、旗)及众多能源基地提供水源,同时还担负着向京津冀鲁等流域外地区调水任务。为确保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计划,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倒逼流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精细调度、蓄泄兼筹,努力实现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积极推进南水北调西线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有效破解黄河水资源短缺制约发展的瓶颈。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最广大的地区,也是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治理,基本形成了以基本农田建设、植被建设、沟道工程建设为主的三大治理措施体系,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流失,为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黄河流域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应治理面积的一半),年均减少入黄泥沙约4亿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人们对黄河的索取和伤害加重,到20世纪末期,黄河出现了断流、污染严重和水生态破坏等严重危机。本世纪初,治河工作开始注重水资源利用与节约、保护相结合,提出并践行“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以促进人水和谐,河流永续利用。

15.jpg

16.jpg

新号角新征程

   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当前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变化,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治水治沙治滩整体推进,着力完善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水沙调控、水资源配置及保护等体系维护好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 Copyright Birdol.Com 2006-2014.

继续阅读《黄河,郑州的母亲河》的全文内容...

分类: 笔记 | Tags: 黄河水土保持黄河水患王朝中心文明摇篮, | 添加评论(0)

还没有评论,您来说两句?

相关文章:

欢迎登录你的网站 www.kxxue.com
已有评论 (0)
提示:您必须 登录 才能查看此内容。
创建新帖
广告推广点击空位自助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