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洞侍香道子懋和道人/甲辰中元作
三番闷雷惊夜空,幽魂无依入梦中。
道心本欲超生死,泪洒青灯对月明。
孤鹤鸣声穿云去,远山冷月影愁横。
山河悲泣情难断,万里苍茫愁更浓。
野鹤孤鸣惊旧梦,村头泣声催人归。
道人独坐青灯下,冷雨滴滴泪长流。
冥河黄泉路何远,阴风吹散心中愁。
修道无情人有情,心悲如刀割肠焦。
中元夜寒冷如霜,魂兮魄兮何处藏。
慈父若在六十载,今夜孤灯独自伤。
冤魂若有千般恨,孝子焚香诉心肠。
道人修道心难静,泪滴青灯照孤影。
年年中元梦凄凉,夜夜难眠梦无踪。
欲觅慈父魂无影,空余孤影对冷窗。
修道未尽心中愿,只求冥界再团圆。
寒夜孤灯伴青霜,心随月光入梦乡。
鬼节又临泪如泉,严父早已登仙门。
修道本为超生死,然情难舍愧心根。
孤影徘徊在寒夜,冷风吹透道人衣。
泪随风落如雨滴,心中悲痛何时休。
魂归故里愿父安,道人孤影向青云。
黄泉路远魂无寄,生前未尽孝与敬。
死后悔恨徒自伤,冥河之上影凄凉。
修道本欲超生死,怎奈情深难断肠。
年年修道孤灯下,心中愁苦无人知。
每见父容心如焚,欲断红尘影更残。
松柏青冢霜露冷,魂兮愿化山川烟。
道人修道岂能舍?心中白发对青天。
阴风鬼哭寒声咽,夜半孤魂向冢游。
世间情深道心远,黄泉路上影无由。
欲觅慈父泪难干,泪眼模糊空自叹。
世间孤独无人解,唯有青灯伴冷夜。
慈父若在今六十,何故今日祭鬼愁。
云暗风寒梦断肠,欲见慈容望断苍。
孤灯冷月心自知,黄泉路远何处还?
孤鹤随风入梦中,梦醒泪痕满青灯。
中元风冷夜愈寒,楼头独叹心更酸。
魂魄游离天地远,道人何以度无边?
千里愁肠泪满目,旧梦难回空自叹。
故园松菊寒霜覆,唯愿青山与共安。
载载同游翰墨场,而今父逝五经霜。
但愿他日共登仙,天上再续父子情。
中元祭典年年聚,道人心事天地倾。
仰望苍穹泪湿襟,唯愿恩情永长青。
惭愧世系难承继,唯愿儿孙善修心。
若能承欢膝下孝,百岁长寿乐融融。
思父情深难言尽,泪如雨下空自沉。
愿儿修道得真法,侍奉高堂不负亲。
《中元叹》是一首小道写给父亲的悼亡长诗,在中元节之际,对已故父亲的深切怀念与内心矛盾。融合了老子、庄子的思想,以及道教文化中的典故和意象,深刻表达了小道作为修道者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无助与悲壮。道教的核心思想在于“道法自然”,讲求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超脱生死、追求永恒。然而小道虽修道多年,面对父亲的逝去,依然难以摆脱亲情的束缚。这一矛盾通过诗中“修道本欲超生死,然情难舍愧心根”的反复表达,展现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小道我本应以道心超越生死,但亲情却使他无法做到真正的“无为”,这一点正是道教思想中人性与道性之间的微妙冲突。
诗中多次出现的“冥河黄泉”,象征着道教中阴间的幽冥世界,暗示着父亲已行黄泉之路,而道士虽欲通过修道来与父亲再续前缘,却只能无奈地在中元节独自感怀。这种矛盾情感,也映射了庄子“哀莫大于心死”的思想。庄子认为,真正的悲哀是内心的死寂,而非肉体的死亡。小道虽未“心死”,但在面对父亲离世的现实中,情感的重负几乎让他无法再维持修道者应有的清净心境。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景物,如“孤鹤”、“冷月”、“青灯”、“黄泉”等,借景抒情,反映了道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观。小道在修道的过程中,本应心如止水,与自然融为一体,但诗中的小道却因丧父之痛而无法真正做到“与道合真”。“孤鹤鸣声穿云去,远山冷月影愁横”这一类意象,既描绘了天地间的冷寂与荒凉,也映射出小道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凉。
《中元叹》是小道通过对道教思想与对小道作为修道者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小道在中元节这个特殊的时刻,面对父亲逝去的事实,虽有道心,却难以割舍人伦之情。诗中所表现出的这种“人道”与“天道”之间的挣扎。这首诗不仅仅是小道对父亲的悲叹,也是对小道在面对道教“无为而治”思想在人生重大关头的深刻反思。